close

直播:成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



2月25日, 成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錦江大禮堂開幕。 攝影 劉傑

2月25日報道 今日上午10時,成都市靜電機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錦江大禮堂隆重開幕。本次大會應出席代表643名,實到代表631名,符合法定人數。

今天大會的執行主席是:范銳平、於偉、唐川平、胡元坤、王忠林、冷剛、趙小維、敖錫貴、孫傳敏、陳建輝、仰協、謝志迪、張濟環。

出席市政協第十五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列席本次會議。



代表們認真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攝影 劉傑

以下為本網記者發自大會現場的直播內容:

10:02

大會執行主席、主席團常務主席於偉主持並宣佈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本次大會有三項議程:聽取成都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審查成都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書面)﹔審查成都市2017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8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書面)。

10:03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一、2017年工作回顧及過去五年主要成就

過去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市委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傢中心城市決策部署,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平穩健康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889.4億元、增長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404.2億元、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4%、9.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5.5億元、增長11.3%。

(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加快構建產業生態圈。啟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13個市級重點產業生態圈建設,加快以66個產業園區為基礎的產業功能區建設。深入落實“項目年”工作。京東方第6代AMOLED一期生產線、沃爾沃乘用車整車等189個項目竣工投產,中電子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中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146個項目加快建設,格羅方德12寸晶圓制造、航天通信產業園一期等144個項目開工建設。新簽約引進紫光集成電路、藥明康德等375個重大項目。全年實際到位內資4812.7億元、增長15.5%,利用外資實際到位100.4億美元、增長16.5%。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工業投資增長33.9%。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9%。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6萬億元、貸款餘額2.9萬億元,實現直接融資3328億元,新增A股上市公司8傢、新三板掛牌企業36傢。入境遊客300萬人次,接待遊客2.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3033.4億元、增長21.2%。加快建設音樂之都,推進城市音樂廳、露天音樂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音樂產業總收入增長18.4%。優化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良好開局,加快1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增加值增長3.9%。獲批創建國傢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二)紮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國傢第一批復制推廣的13項改革經驗中,成都佔5項。加強協同創新。在蓉高校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續深化,一批科研成果完成確權。新建4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全社會研發投入320億元、增長10.7%。獲批國傢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開展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成立成都知識產權審判庭。全年新增市場主體46.4萬傢、增長42%,新增科技型企業2萬傢、增長5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473傢、增長17.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1.8%。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創新。創建軍民融合供應商管理體系,開工建設渦輪院研發總部、北航西部國際創新港。紮實抓好創新創業。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和新經濟發展研究院。新華三成都研究院等項目簽約落戶。出臺人才新政十二條,吸引13萬餘名本科以上人才來蓉落戶發展。天府新區、新希望集團獲批國傢雙創示范基地。成功舉辦2017年創交會,47個國傢參會,交易額240.3億元。組織“菁蓉匯”系列活動188場。建成各類創新創業載體260傢、面積1654萬平方米。

(三)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開展“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出臺產業新政50條,積極落實電、天然氣優惠政策,取消停征減免46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推進中心城區“11+2”改革。加大住房租賃試點,建立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臺,出讓租賃住房用地11宗、可建26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人才公寓和產業園區配套住房7.8萬套,配租配售各類保障性住房1.48萬套。深化統籌城鄉和農業農村改革。紮實抓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等改革試點。搭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累計實現交易1.5萬多宗、交易額763億元。開展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示范鎮(片)建設。出臺積分入戶與條件入戶“雙軌並行”的戶籍政策。城鎮化率達到71.85%。加快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實施市屬國企“9+2”改革整合轉型,開展“壓層級、提質量、控風險”專項行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承諾制”試點,項目審批時限大幅縮短。穩步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累計簽約20個PPP項目、總投資1739.5億元,設立規模為1000億元的成都發展基金。切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先照後証”“多証合一”。完成天府新區和高新區機構重組、全員聘用改革。

(四)持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全面啟動155項改革試驗任務,共新增註冊企業1.92萬傢,註冊資本2948.74億元。國際班列擴容增效。蓉歐快鐵新開行成都至莫斯科、佈拉格等9條線路,國際班列全年共開行1012列,貨值46億美元、增長254%,位居全國中歐班列第一。航空肉類進境指定口岸獲批,實現空港“7×24小時”客運口岸通關、貨運口岸預約通關。成都雙流機場旅客吞吐量4980萬人次、增長8.2%,其中出入境流量539萬人次、增長8.7%,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貨郵吞吐量64.3萬噸、增長5.1%。新開通成都至紐約、奧克蘭等5條國際定期直飛客運航線。“走出去”工作穩步推進。成都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在建和籌建項目共計166個,涉及金額超過100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3941.8億元、增長45.4%。對外交流合作持續深化。成功舉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大會等重大國際活動,成為“金磚”國傢電影節在中國的永久舉辦地。中德、中法、中意、中韓、新川等國別合作園區加快建設,中國—歐洲中心投入使用。新增拉普拉塔、馬普托2個國際友城和曼谷、瓦倫西亞等12個友好合作關系城市。

(五)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城市空間功能格局進一步優化。積極開展總規修編改革試點,編制《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天府國際機場主體工程及配套設施加快建設,雙流國際機場擴能改造順利推進。《成都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獲批,西成客專、成昆鐵路成都至峨眉段擴能改造建成投用,火車北站擴能改造、成蒲鐵路等項目加快推進。成德動車加密開行。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先後開通運營地鐵4號線二期、10號線一期和7號線。編制完成《成都市域高快速路網體系規劃》《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統規劃》,成安渝高速、三繞高速南段建成通車,天府國際機場高速、成彭高速擴能改造、三繞高速西段和東段加快推進。新增非機動車道1130公裡,打通斷頭路90條,完成村組道路建設1600公裡。啟動“互聯網+城市”行動,“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加快建設,成為國內首批5G試點城市。城市基礎配套功能進一步強化。啟動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編制“818” 城市十五分鐘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開工建設450個項目,建成276個。實施“科學治堵”,深化公交都市建設,率先出臺鼓勵規范共享單車、新能源 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發展政策。實施城鄉廁所革命攻堅行動,新建、改建公廁336座,被評為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持續開展城鄉環境專項整治,新打造特色街區20條,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1.17萬戶、老舊院落改造920個、城中村改造7427戶。

(六)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國傢低碳城市試點建設。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推動工業企業“煤改氣”“煤改電”,推廣運輸工具油改氣,加快建設充電站(樁)設施,新增電動汽車2.1萬臺。認真開展中央、省環保督察迎檢工作,加強督察整改。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成效明顯。實施“治霾十條”和大氣“650”工程,淘汰燃煤鍋爐889臺、黃標車2.39萬輛,完成建成區和場鎮餐飲店“煤改氣”“煤改電”3968傢,對1577個建設工程項目進行揚塵在線視頻監測,清理關閉“散亂污”企業14148傢,空氣優良天數235天,比上年增加21天,是2013年實行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以來達到的最長天數,空氣優良率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比上年上升7位,PM10、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3.7%、10.2%,均創歷史最好水平,增強瞭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實施“治水十條”和水“626”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完成城市建成區53段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岷江等流域水質逐步向好。實施“治土十條”和土壤“620”工程,啟動全市土壤污染源詳查工作,開展瞭重點企業土壤調查和空間位置遙感核實。城市碳匯能力體系加快建設。開展全域增綠行動,實施“增綠十條”,打響城區綠化“春季秋季戰役”,啟動並加快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新增綠地809萬平方米。開展“花重錦官”增花添彩工作,市花芙蓉花總量翻瞭一番。開展節能低碳產品認証,綠色低碳消費體系不斷完善。加大機關事務管理標準化和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入選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築示范城市。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蓉舉辦,發佈《成都宣言》,被列為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發展試點示范城市”。

(七)創新落實“放管服”工作。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許可18項,“全鏈條”下放關聯、相近類別事項,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村(社區)証明事項從313項大幅縮減到15項,獲得國務院肯定。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在19個區(市)縣設置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推進網絡理政。全年累計收到群眾來電來信236.3萬件,回復辦理率99.2%、訴求解決率84.1%、群眾滿意度86.7%。12345市長公開電話榮獲“百分百接通”獎和“先鋒”獎,成都網絡理政創新實踐在第五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上被評為“2017民生示范工程”第一名。41個部門單位727個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理,開通率達97.6%。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主動通過全市網絡平臺公開各類政務信息400餘萬條,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公開率100%。規劃構建“雲、網、端、數”四位一體的政務雲平臺,積極利用大數據推進科學決策。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市級行政審批99.8%入駐並授權給市政府政務中心,繼續在多領域試點“一窗式”服務,推行“僅跑一次”改革。在11個部門和系統開展錯時延時工作制試點,全市政務服務系統錯時延時服務窗口辦件總量36.6萬件,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省心、更撇脫。

(八)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力推進脫貧攻堅。簡陽85個省定貧困村、29878人全部實現脫貧退出,新建和改造貧困戶住房8380戶。共投入援助資金4.27億元、選派532名幹部對口支援甘孜、阿壩19個深度貧困縣。積極支持九寨溝災後恢復重建。啟動國傢首批健康城市試點建設。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組建醫聯體82個,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孕產婦死亡率4.66/10萬,為歷史新低。就業社保工作紮實推進。城鎮新增就業27.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15%,動態消除“零就業”傢庭,“散亂污”企業本市戶籍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95.96%。切實加大對城市一線管理服務人員關愛力度,修建環衛工人作息房300餘間,為16519名環衛工人進行免費體檢,為公交司機提供公租房,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關愛和溫度。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助殘惠殘“三大工程”服務264萬項次。新增養老服務床位1.4萬張,開展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21所、39所,建成公辦幼兒園160所,新增學位9萬個。投入1.6億元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出臺全國首部社區教育地方法規。高等教育質量穩步提升,8所在蓉高校入選國傢“雙一流”建設計劃,成立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成都演藝中心投入運營。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第五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國際詩歌周等品牌節會,再啟“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開展文化四季風等文化惠民活動,連續四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入選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第34個會員。舉辦首屆成都國際馬拉鬆賽等19項國際賽事,新建公益性足球場139塊。國防動員能力增強。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工作。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20.95%、死亡人數下降13.57%。紮實推進“七五”普法,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典范城市”等稱號。平安成都建設不斷深化,城市運行安全平穩有序,再度榮獲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讓城市更安寧、市民更舒心、生活更安逸。

10:28

市政府承諾的年度十大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 2017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標志著本屆政府工作目標勝利實現。過去五年是成都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我們經受種種考驗、克服重重困難,推動城市實現跨越發展,邁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過萬美元和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兩大臺階,綜合實力居省會城市前列。

——這五年,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發展。英特爾“駿馬”芯片封測、東風神龍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佔工業總收入比重達59%。形成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旅遊、金融、物流等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高新區、經開區2個千億園區。服務業動力培育取得新成效,都市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三次產業結構為3.6︰43.2︰53.2,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3.8%、8.7%、8.9%,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催生新業態,城市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

——這五年,經濟發展集聚新動能。國傢級工程實驗室、國傢企業技術中心分別增加瞭2傢、13傢。獲得國傢級科技獎勵113項,引進諾貝爾獎獲獎團隊6個。四川航天雲網、翼龍無人機等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建成。四川大學、郫都區等5傢單位獲批國傢雙創示范基地。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3.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長18%。新增科技型企業5.25萬傢。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38.5萬戶、年均增長31%。

——這五年,城市功能品質實現新提升。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城市空間加快優化,重塑產業經濟地理,中心城區形成“11+2”格局。天府新區獲批國傢級新區,核心區承載功能加快構建。以北改工程為龍頭,中心城區加快有機更新。全面完成簡陽代管,雙流、郫縣撤縣設區。圓滿完成國傢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各項任務,“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績顯著。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成渝、西成、成綿樂客專開通運營。西部高速公路主樞紐初步建成。城市軌道交通加速成網,運營裡程達到179公裡,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率提升到35%。慢行交通系統加快修復提升,自行車以共享形式回歸城市。成都博物館、西部博覽城等一批重大城市功能設施建成投用。

——這五年,對外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駐蓉領事機構增至16個,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到85個,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81傢。國際(地區)航線達到104條,航空“第四城”地位更加鞏固。蓉歐快鐵連接境外14個、境內12個城市,成為中歐班列中開行線路和數量最多、運行最為穩定的班列。成功承辦《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國際性會議。進出口貿易保持較高增長勢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地區)經貿往來呈加速態勢。

——這五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超額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逐年降低。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2017年與2013年相比,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40%、42.3%,空氣優良天數增加103天、達到235天。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河渠綜合治理。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龍泉山、龍門山生態植被恢復等重大生態工程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增至39.1%、蓄積量達3367萬立方米。綠色低碳發展制度體系初步構建。成功創建國傢生態市和國傢低碳試點市。

——這五年,保障改善民生獲得新進展。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佔比平均達66.8%。城鎮新增就業132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5%、11%,分別達3.89萬元、2.03萬元。城鄉統一的社保體系全面形成。養老服務床位達11.4萬張。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9.89歲。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8.4萬套,解決近20萬群眾的住房困難。教育綜合改革成績突出。成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完成簡陽脫貧攻堅,積極對口支援甘孜、阿壩。圓滿完成“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和對口援建雅安任務。連續七屆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市”。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這五年,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成效。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相關規定精神。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幹部“走基層”廣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不斷向好。“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府惠企利民能力明顯增強,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持續提升。國傢安全、防災減災、應急管理、消防、人防工作切實加強,審計、統計、檔案、保密、氣象、參事、地方志、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順利推進,民族宗教、港澳臺、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等工作成效明顯。

10:36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中央和省駐蓉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成都發展的同志們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及消防部隊官兵、政法幹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臺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還需加快,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還未充分激發,產業現代化水平總體不高﹔創新驅動能力還有待加強,新經濟新動能還需加大培育力度﹔對外開放的廣度深度還不夠,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還不強,城市國際化進程還需加快﹔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文明建設需進一步提速,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繁重﹔群眾在教育、醫療、居住、出行、養老、文體需求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難題,城市運行安全保障和精細化管理尚需進一步加強﹔少數幹部專業化水平不高,運用互聯網和現代技術開展工作的本領還需加強,抓落實強擔當能力需要提升、作風需要改進。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切實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瞭新時代。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成都已站在瞭新的歷史起點,多重歷史機遇疊加,前所未有、千載難逢,昭示著成都的美好前景,召喚我們開拓創新、乘勢而上,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成都業績!

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按照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成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我們要重點完成五大任務:一是堅持創新發展,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創新為支撐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形成。二是堅持協調發展,提升城市整體發展層次水平。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強化國傢級天府新區戰略定位,加快打造城市重要極核。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一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科學制定城市中長期人口規劃,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建立綠色能源、生產、消費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逐步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繼續實施“三治一增”,打好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實施一批生態保護和碳匯工程,努力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不斷夯實。四是堅持開放發展,厚植對外合作競爭新優勢。深度融入國傢“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不斷提高雙向開放水平,加快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城市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增強城鄉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打造綠色宜人的生態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優越便利的創業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服務供給,構建更好民生保障體系,不斷促進有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及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的部署,堅持“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圍繞市委總體安排,把今年確定為“全面落實年”,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落實好全省“四項重點工程”,加強除油煙機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同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進一步降低,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夯實實體經濟落實高質量發展。堅持把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繼續落實省委省政府“項目年”工作,加大培育創新生態鏈,大力推進66個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構建產業生態圈,努力在中高速增長中推動經濟高質量轉向。

一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積極爭創國傢級示范區。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工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築工業化進程,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力爭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抓好工業項目建設,促進通威高效晶矽電池、科倫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項目加快建設,支持極米科技、騰盾科技等創新企業快速發展。推進產業功能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制定分行業的項目準入標準,加快提升產業層次,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三大高端消費引領示范區,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深入實施“商圈提升”行動,建設37個服務業集聚區、39個現代商圈和100條特色街區。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以上。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咨詢、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深入推進國傢供應鏈體系建設綜合試點和國傢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深入實施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大力發展商業零售、文化服務、旅遊休閑、餐飲服務、醫療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教育服務、體育服務、居民和傢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中法合作·成都國際智慧養老服務示范社區項目試點。發展智慧服務、體驗服務等服務業新形態。加快建設世界旅遊名城。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加快推進航空大世界等項目建設,促進青城山、西嶺雪山—花水灣創建國傢級旅遊度假區,支持安仁古鎮、平樂古鎮—天臺山創建國傢5A級旅遊景區,用好大熊貓、美食、休閑、綠道等名片,推出更多創意經典的“成都禮物”。設立旅遊境外推廣體驗中心,舉辦成都國際旅遊展等節會活動,力爭入境遊客330萬人次,遊客總數2.18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3600億元。

三是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加快天府農博園、崇州優質糧油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建設,積極爭創國傢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和總部型企業,積極培育傢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實施“農業+旅遊”“農業+康養”“農業+互聯網”“農業+會展”行動,加大培育農產品和食品品牌,加強食品行業老字號的保護和傳承,用品牌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力爭農產品加工產值達到15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總收入達到380億元。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計劃,大力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好100萬畝高標準農田。推進崇州市、蒲江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范縣建設。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3%。

四是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設,推動“1+5+N”金融產業聚集區建設,大力引進法人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總部。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創業投資體系,強化創投融資服務,搭建差異化產融對接平臺,更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實施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力爭新增上市公司8傢,新三板掛牌企業40傢。著力發展“科技金融”“農村金融”“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力爭2018年新增信貸投放超過3000億元,直接融資規模超過3500億元。積極發展碳金融,加快構建以直接投融資、銀行貸款、碳指標交易、碳期權期貨等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發揮政府基金引領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我市重大項目。以天府國際基金小鎮為載體,打造“募、投、管、退”基金業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建立健全地方金融風險監管協同機制,規范地方金融秩序。加大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力度,抓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和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持續加快發展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培育創新生態鏈,匯集改革動力、激發人才活力,推動轉型發展、高質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培育智慧城市建設、現代供應鏈等七大應用場景。建立新經濟天使投資基金。實施新經濟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實施科技型、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形成“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力爭新增新經濟企業5000傢以上,培育獨角獸企業2傢。打造一批新經濟核心區和集聚發展區。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促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積極發現、支持、培育各類新經濟增長點。

二是深入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施蓉城科技聚變計劃,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全力爭創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積極爭取國傢重點實驗室、國傢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佈局落地。建立校院企地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創新資源要素向產業功能區聚集和優化配置,共同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企業培育。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深化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實強化首臺套政策。強化知識產權管理、保護和運用,建設成都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版權交易中心和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探索知識產權証券化。

三是持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探索“民參軍”機制創新和“軍轉民”開放創新,積極爭創國傢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軍民融合示范平臺,啟動建設軍民融合創新中心和產業園。加快激光、核動力、航空動力等7個省級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成飛公司航空整機、成都信息安全產業園等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

四是加快建設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編制印發《成都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出臺《成都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著力打造電子信息、新經濟、生物等三大產業生態圈,加大領軍企業培育力度,加快中國—歐洲中心、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創新創業中心建設,努力建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端產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范區和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

五是紮實抓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國傢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支持郫都區菁蓉鎮、高新區菁蓉國際廣場、天府新區國際菁蓉中心建設,加快建設環高校知識經濟圈,打造更多高能級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技術交易、創業投資、技術評估等創新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創業天府”雲孵化體系。深入落實人才新政十二條,實施“全球頂級科技園區合夥人計劃”,推進“蓉漂計劃”等人才工程,完善人才扶持和服務體系,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和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構建人力資本協同體系,引進高端人才200名以上,吸引更多人才到成都創新創業。深化“菁蓉匯”品牌活動,高水平辦好2018年雙創周、創交會等活動。

(三)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橫向講協調、縱向講漸進,多搞“小切口”,點線面結合推動改革,減少震蕩、改出實效。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扣中央“三去一降一補”“破、立、降”要求和省委省政府“一提一創一培”重點任務,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以產出為導向配置土地資源,發揮項目投資對供給的關鍵性作用,實施重點項目1000個、年度投資4000億元以上。落實產業新政50條,降低企業用能、物流等要素成本,降低口岸操作成本。擴大民間投資,大力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實施“蓉歸故裡”計劃,支持發展校友經濟。加快建設“品質成都”,提升“成都標準”,擴大“成都制造”“成都創造”“成都服務”影響力。弘揚企業傢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制度體系。推進住房租賃試點改革,發揮國有住房租賃公司示范帶動作用,積極規范培育壯大租賃市場。完善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實施保障型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制度,不斷完善公積金繳存使用制度,全面推開條件入戶和積分入戶,支持市民住房剛性需求。試點建設共有產權住宅,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

三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優化佈局,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以管資本為方向,改革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系,建立健全以效率為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體系和監督管理制度。積極開展市屬國企“降負債、降成本、提效益、提能力”行動,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力爭市屬國企資產証券化率達12%以上,新增上市或掛牌市屬國企4戶以上。

四是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全力推動以績效為導向的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系統謀劃財源建設,加快轉變財政投入方式,推動建立可持續的現代財政制度。加強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嚴格限定舉債規模,規范舉債程序和資金用途,切實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做優做強國有投資平臺,更好保障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的支持和引導,大力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度合作。

五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多証合一”等改革,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廣泛應用。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企業住所申報承諾制+負面清單管理”,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產業園區全面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試點,完善投資項目“三個清單”管理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推行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建立聯動響應、聯合懲戒機制。

(四)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大城鄉融合發展力度。

一是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政策,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加快農村“三地”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完善土地出讓、租賃、入股和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機制。繼續推進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試點。推廣“農業共營制”,推進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力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65%。探索“管委會+平臺公司”管理新模式。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整合、鎮改街道、合村並組、村改居工作。

二是提升農村資源要素供給質效。建立資本下鄉激勵規范機制,完善“農貸通”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鼓勵支持區(市)縣與高校院所、企業共建農業技術試驗推廣基地,培育引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機構。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行動計劃,創建國傢級返鄉創業示范園區。深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免費培訓。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加快農業大數據中心、物聯網雲平臺等農村信息工程建設。

三是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制定鄉村振興戰略空間發展規劃、示范走廊規劃。積極開展“三美四好”示范村建設,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特色鎮(街區)建設和川西林盤保護修復。積極打造“特色鎮+平臺+田園綜合體”模式,推進大地景觀再造,加快都江堰精華灌區大地景觀、航空沿線旅遊景觀等重大項目實施。推進鄉村社會化服務建設,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五)優化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圍繞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和產業經濟地理重塑,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推進“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系統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高標準建設“三城三都”,加快形成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城市綜合承載體系。

一是加快天府新區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天府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作用,圍繞靜電抽油煙機建設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新城的定位,突出公園城市的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用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謀劃新區未來發展。高標準推進天府新區總規修編。統籌基礎設施成網配套和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完善交通能源、公共服務、生態綠地等城市功能。加快鹿溪智谷、成都科學城、天府中心等重點區域開發建設,促進中國移動(成都)5G聯創產研院、西南地球科學創新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切實發揮天府新區對全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大力推進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建設。圍繞打造一流的國傢級國際航空樞紐和內陸臨空經濟門戶的定位,加快構建以機場為核心的綜合交通體系,大力推進機場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高水平推進航空物流規劃和一體化大通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國際空港新城建設,夯實承載基礎,搭建功能平臺,促進中國電信“雲錦天府”信息樞紐等項目開工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和臨空型總部經濟。推動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簡州新城、淮州新城建設,加快東進區域發展。

三是持續提升綜合交通能力建設。加快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完成雙流國際機場擴能改造,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加快建設金堂通用航空機場。建成並開通成蒲鐵路,加快成貴、成蘭等鐵路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成都至自貢、成都至西寧等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繼續加快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加密成綿樂城際動車。推動軌道交通加速成網,開通運營地鐵1號線三期、3號線二三期,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210公裡。開工建設地鐵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和18號線三期。完成成彭高速擴容改造,加快推進天府國際機場高速、三繞高速建設。加快市域快速路網規劃建設,開工建設龍泉山旅遊快速路,加快推進天邛高速公路、成溫邛高速公路擴容改造等項目。積極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科學佈局、持續優化公交線網,優化完善慢行交通體系,繼續打通斷頭路。

四是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中心城區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構建公共服務設施網絡體系,新開工公共服務配套項目800個以上。抓好李傢巖水庫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強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大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提前進行5G網絡高標準建設規劃及試點,持續提升千兆城市網絡能力,加快信息進村入戶。加強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綜合應用,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開展建築師負責制試點。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實行清單管理。

五是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按照“安全、清潔、有序、方便”目標,深入實施社區發展治理“五大行動”。深化城市管理市場化改革。繼續改造棚戶區和老舊院落,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加快解決拆遷超期安置問題。抓好“兩拆一增”行動,實施城市公共空間塑造計劃,大力整治背街小巷,打造特色精品街區。繼續推進城郊結合部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和百村容貌整治。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市夜景體系,全域開展最美街道、最差街道評選。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廁700座以上,消滅農村公共旱廁。深入實施“治堵十條”,完善“11+2”交管模式和交管體制。採取務實舉措,繼續加大對環衛工人等城市一線管理服務人員關心關愛力度。規范提升共享單車運營服務,大力支持共享交通發展。
7D935A9D4FC68F02
arrow
arrow

    muo620ie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